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蝶恋花淮水 清 · 顾光旭
 押词韵第四部
玉树歌兰江月曙。
小倚红亭,亭在花深处。
依旧画船桃叶渡
一条春水鸳鸯路。

屏上楼台陈后主
花是春愁,柳是春愁绪。
欲问愁深深几许。
年年流下秦淮去。
长平公主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三
明崇祯十七年甲申,春三月,流贼李自成直逼都城十八日自成屯兵城外,遣人入见帝,议禅位,帝震怒,叱出之。乃命酒痛饮,命内监王承恩太子永王定王至御前。太子、二王年皆幼稚,诲谕肫肫,命分送外戚周氏、田氏及朱纯臣家。即起至寿宁宫,时周皇后方夜坐,袁贵妃侍,上命皇后自裁,少顷皇后承旨缢殉,复以剑赐袁妃死,袁妃自刎。帝长女长平公主,率妹昭仁公主至帝前起居,长平牵帝衣哭,帝太息曰:「汝何苦生我家!」乃以剑挥斫两公主,昭仁殪,长平伤颊,左臂斫断,亦绝。帝手刃两公主后,复命酒痛饮,高吟古乐府数章,悲壮苍凉,哀不自胜。复以朱谕内阁,命朱纯臣太子,即日间道幸南京监国,且诏天下勤王援京师。天明,帝步行出宫,登煤山之红阁,王承恩侍焉。时春暮海棠盛开,帝被发覆面,以御巾缢于西偏第七株海棠树上承恩侍缢帝旁,时三月十九昧爽也。其时自成由彰义门入,入宫大索帝后,帝殉国人无知者,三日后始于煤山得尸,以门板与周皇后俱停尸东华门外茶棚内,以柳木棺大敛,自成命畀至天寿山西陵殡葬。于是昌平州吏民,恭咎田贵妃园寝,于四月初五草草合葬之。五月朔,清兵入关,驱自成,定鼎京师,为帝发丧,命天下臣民持服三日,上尊谥曰庄烈悯皇帝,后曰孝节皇后,诏以礼改葬。于是再启圹行奉安礼,恭修地宫如典制,明楼享殿,一律修建,命名曰思陵,一依前明旧制,置陵户守护至今。世祖章皇帝躬谒思陵,拈香酹酒,行三揖,御制碑文表陵上,至今完好。考清代优待有明,典礼崇渥,超越百代。凡大典,皆遣官致祭昭告。封辽王后延恩侯,春露秋霜,岁时节序,皆颁上方祭品香楮,命侯驰驿赴十三陵承祀,三百年来,未尝或替,即世所称为朱侯者也。论在位十七年,孜孜求治,诛族客魏,昭雪东林,仁孝俭勤,爱民如子,明主也。惜景运告终,天禄不佑,虽精心图治,而自即位即连岁饥馑,四海困穷,盈廷诸臣悉委靡不振,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荒歉尤甚,于是盗贼纷起,李自成蹂躏山陕河洛,张献忠纷扰川鄂湘,竟至亡于流寇之手。时则清运方隆,东事又日棘,宰臣皆知自计,无与同心者。环顾廷臣,自知无可倚任,尝自嗟叹曰:「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亦可悲矣。」先是,宠爱田贵妃,生四子,尤怜悼灵王。十三年,王殇,伤之甚,以思子久病遂笃,于十五年亦薨。悼念殊苦,时中原多故,万几宵肝,自是内顾多忧,郁郁不愉,以至殉国,盖日在忧劳中矣。袁妃伏剑未殊,养疾别宫,顺治末年始薨。太子周奎家,惧祸不纳,永王定王亦不能匿,先后拥至贼所,皆不屈。自成殉国,亦知,封太子宋王四月晦日,自成西去,挟太子、二王俱,不知所终。长平公主长女,周皇后所生,名徽娖甲申岁,年十五。初,帝命群臣妙选良家,议具婚礼,选聘周太仆公子周世显,为驸马都尉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至是,断臂而绝,自成命贼将刘宗敏疗治,旋命授尸周畹。周奎自成命不敢不受,乃覆以锦茵,畀归外戚,五昼夜而复苏。考六女,昭仁既殊,坤仪及他公主皆先殇,庄烈帝骨血,惟馀长平一人而已。公主顺治二年,上书清世祖,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门,稍伸罔极。世祖不许,诏求元配,命周世显尚公主。于是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恩礼恭备。公主涕泣感怆,然神伤故国,意切攀髯,竟以不乐殒年,下嫁踰年即病薨。先朝复赐墓田,于顺治三年三月,诏葬于彰义门外之赐庄,留像于村之保明寺中,俗呼皇姑寺,可谓恩至备矣。煤山今为景山,逊国后,余尝登山凭吊,慨念兴废,悲思陵求治之勤,失国之惨,殉国之烈,徘徊俯仰,久之不忍去。今读《明史》,辄为流涕作数日恶,至先朝待遇之优,恩礼之渥,所以慰其英灵而安其子孙者,有过汤武之待夏殷。凡兹典礼,皆出先朝之本心,非由明室之求请,且其时福王梗化南疆,方劳讨伐,初未尝因此迁怒而薄其恩礼。呜呼,可法万世矣。俯观今事,金縢书在,铁券盟寒,益叹先朝盛德宏量为不可及。废书三叹,作《长平公主曲》。丙寅除夕杨圻识于郑州军中。
景山楼殿锁春光,红阁年年发海棠
一代君臣亡国恨,两朝儿女返生香。
放勋二女英皇体,长平阿姊昭仁弟。
教养宫中有大家,红牌家法敦诗礼(永乐定宫中制,谓之红牌家法,终明之世,宫壸肃清,超轶汉唐崇祯元年正月,重申祖制,虽皇后非奉旨不得出禁门,违者照红牌治罪。)
太液春浓玩物华,两宫传语召香车。
龙楼问寝家人礼,凤辇陪游帝女花。
百花风底妆初靓,并立琼轩去定省。
万方多难不知愁,爱日绵绵蓬壶静。
六龙御宇万民欢,昭雪忠良罪不宽。
一意平辽思颇牧,用心弭盗恤饥寒(帝入承大统月馀,尽得客、魏罪状,用申显戮,客、魏流毒凡七年,至是皇纲始振,天下人心大快。复诏恩恤杨、左诸臣,分别赠官荫恤有差。士民莫不流涕,颂圣明不置。)
圣明天子治安切,一日万几励忧惕。
有君如此叹才难,十七年中五十易(帝求治綦切,在位十七年屡易阁臣,先后除拜五十馀人之多,尤以周延儒温体仁薛国观辈柔佞奸险,卒皆诛戮斥逐,不安其位。)
金床玉几隐痌瘝,寇盗纷纷事大难。
三峡烽烟横剑阁,二陵风雨下潼关(孙传廷善战,得士心,贼甚畏之。十六年冬,起为潼关总督十月与贼战,遇雨,败绩,传廷死之,贼遂长驱河洛矣。)
西南鼓角连湖广,平台召对求忠谠。
各道疆臣尽苟安,更番宰辅犹朋党。
督师慷慨枕金戈,饮马长城喋血多。
一出国门成万里,蒙恬王剪恨如何(清师数窥边要,直逼京师,乃拜袁崇焕督师辽蓟。上御平台召对,面议方略崇焕忠义奋发,慷慨上五年平辽之策。帝赐尚方剑,假以便宜,旋杀毛文龙。三年又磔崇焕,士论冤之,是盖急切失刑。)
官家从此心怀恶,憔悴深宫惨不乐。
满地江湖鸿雁来,中原野哭连河朔
贵妃颦笑解忧劳,小阁薰香侍退朝。
为有温存承雨露,转将欢笑慰娇娆(中原寇乱日甚,帝日夕焦忧,妃嫔少所进御矣。惟田妃明慧,工书画,最得宠,能解上意。妃扬州人,器什床簟,皆采自江南。)
频年忧国勤宵旰,今年再报河南乱。
此日重寻卢象升,当时错杀袁崇焕
君王内顾复吞声,玉树彫伤忆悼灵。
每为望思传减膳,更怜多病惜倾城(十三年,皇五子悼灵王薨,田妃遂茹素焚修,上亦为之减膳,于宫中大作斋醮。上至妃宫,思念悼灵王,又值河南寇乱,闻福王被害,大恸,袍袖尽湿,怆念骨肉伤怀,自是皇情抑郁不乐。妃生永王、悼灵王及悼怀王、皇七子,悼怀、七子皆幼殇,帝与妃皆最爱悼灵。十三年,悼灵方五岁,病痢薨,帝痛之,妃以思子,遂久病,帝日数临妃宫慰视之。)
倾城思子啼罗绮,玉骨支离扶不起。
拥膝恩深问暖寒,捧心愁绝慵梳洗。
雪衣惨澹咒离魂,钿盒悽凉誓连理十五年七月十六日,妃薨于承乾宫,帝伤悼殊甚。既思爱子,复追念妃,内顾多忧,外寇云扰,憔悴不怿,后二年遂殉国。)
中元风露最凄清,夕殿衾寒圣主情。
三十六宫都见月,甘泉夜醮到天明。
上阳花草千门锁,寒食清明忆灯火。
日暖长杨侍辇游,风明絮阁吹笙坐。
云鬟不睹像生花,晶盘谁进江南(田妃宫婢戴新样花,他宫皆无。皇后宫婢向帝叩头乞赐,帝使中官采辨,数百里不能得。帝以问妃,妃曰:「此像生花,出嘉兴,有吴吏部家人携来,而妾买之。」帝不悦。又妃性喜甘果,亦以非时进帝。帝每幸承乾宫,日夕供设多江南器玩,命罢之。)
兵马悠悠意惘然,玉环如在若为怜。
君王莫自歌长恨,死别无多祇二年。
桑乾河上鬼夜哭,宁武关头乌啄肉。
大星如月落前军,西路烟尘如破竹(时东事日棘,天下土崩,乃设总理总督,分总兵事,以卢象升杨嗣昌分任之。嗣昌倾陷,象升终战死桑乾河。宁武关总兵周遇吉忠勇善战,李自成宁武月馀,城中食尽,仍力战杀贼万馀,贼掘地道,城陷,犹巷战,贼为胆落。其妻女婢媪皆守城,矢如雨下,力竭死,合家自焚,时十七年二月也。宁武关既破,遂长驱入都矣。)
中宫进馔惨无欢,相对天颜泪不乾。
皇帝比来何太瘦,欷歔举箸劝加餐(帝以寇乱焦忧,遂茹素。周皇后见帝体瘁,具馔以进,而瀛国太夫人奏适至,日夜梦孝纯太后归,语帝瘁而泣,且曰「为我语帝,食无过苦」云云。帝性孝,追念孝纯,且感皇后意,举匕箸相向而泣。)
广宁门外昏尘雾,南内惊闻渔阳鼓。
临朝不见一人来,九庙沉沉哭太祖十七日,帝召文武百官于乾清宫暖阁问计,帝泣下,群臣亦相向泣,束手无策。帝书案上「文臣个个可杀」,密示左右,旋即抹去。十八日外城陷,朝臣无一人,帝自登午门击鼓召之,竟无至者。)
夜呼皇子换衣裳,惨对髫龄教出亡。
此去明知成死别,抚摩怜惜断肝肠(上命传皇太子永王定王至,犹盛服人。上曰:「此何时,而不易服乎?」亟命持敝衣来,上为解其衣换之,且手系其带,告之曰:「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便为平人,在乱离之中匿形迹,藏姓名,见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无忘我今日戒也。」左右皆哭失声。周后太子及二王痛哭不止。)
皇子出宫狂呼酒,只有承恩依左右。
此时神鬼尽呼号,三尺龙泉提在手。
酒酣起入寿宁宫,宫门月黑萧萧风。
可怜皇帝忧勤事,都在椒房涕泪中。
椒房涕泪问朝事,今日何须庇妻子。
我家半壁有陪京,事尚可为胡留此(初,寇氛日逼,朝士安土重迁,无建议南迁者。帝意亦不主迁都。有请令皇太子南下监国者,帝不答。孝节皇后尝从容进曰:「我家尚有一家居,可先令修理,以备缓急。」帝不答,惟以国君死社稷为辞。)
君王回顾泪潸然,骨肉今当速自全。
自古国君殉社稷,我行在后卿请先。
皇后逡巡起承旨袁妃再拜谢赐死。
此时两主入宫门,痛绝惊魂不能视三月十八日暝,城破,帝泣下,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帝令后自裁,后入宫,先帝缢死。)
生儿杀儿儿莫嗟,奈何生我帝王家。
何如从母全家死,地下相随伴阿爹。
儿生从父死从母,国破家亡敢独后。
他生不到贵人家,来世愿为太平狗。
君王拔剑泪如线,欲斫不斫走绕殿。
后妃浴血在一旁,姊妹牵衣齐掩面。
雪肤花貌化游魂,珠帘玉砌殷红溅。
此时钟鼓报黎明,弃剑掷地酒亦醒。
草草出宫一回首,宫中白骨堆纵横。
昭阳恩爱一朝绝,锦绣山河不独生。
步上煤山红阁里,四顾宫城烽火起。
兆民何罪在朕躬,遗诏书襟犹罪己(帝登煤山,望见烽火彻天,叹曰:「苦我民矣。」散发被面,书短诏于襟上曰「自朕失国,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散发覆面」云。)
花里君臣毕命时,阁西第七海棠枝
鼎湖波静骑龙去,三日人间尽不知。
皇子难容外家第,长平五日还魂异。
仓皇扶入武安家,血肉模糊埋玉臂。
满座王侯狗尾新,茶棚哭临但平民。
公卿认贼呼天子,不及黄门一寺人。
凝碧池头齐拜舞,金瓯已破何人补。
貂蝉朝士尽从龙,袍裤宫人能刺虎宫人费氏,靓妆怀利刃,袭公主衣自称长公主,思近自成刺杀之,为帝复仇。自成得之,审知其伪,以赐一只虎刘宗敏。费氏于是夕刺杀宗敏,从容作书,自缢死。)
三桂回军赴杏山辽东廷哭乞师还。
八旗壮士风云会,王气东来山海关
王气东来贼西走,扫荡豺狼定九有。
两朝禅嬗非战争,天下得之流寇手。
甲申三月大明亡,甲申五月清祚昌。
吊民伐罪上尊谥,诏令天下皆持丧。
草间穿冢馀父老,百姓哀思皇帝好。
非如舆榇李重光,岂是降幡陈叔宝
四海欣看迎梓宫,长陵左纛制何崇。
大哉周室封箕子,邈矣炎刘祀鲁公
有诏封侯世奉祭,赐爵延恩同带砺。
似闻公主在民间,早选清才似王济
流离皇子在泥涂,如此风霜定有无。
万里死生断消息,思皇骨血此遗孤。
上书削发诏不许,此是吴王偏怜女。
便为萧郎筑凤台,好教弄玉随仙侣。
犊车鱼笏媵乘鸾,驸马威仪是汉官。
看到乐昌圆破镜,高皇龙种尽平安。
钟陵天判云中下,人间犹看天孙嫁。
沁水园田内府钱,丛铃碎佩银潢夜。
周郎才调复温存,夜拥春寒话返魂。
九死未能酬故国,再生犹得新恩。
金根玉勒紫驼釜,新筑平阳公主府。
夫婿青春比翼欢,哀家方寸攀髯苦。
国破山河满眼中,朝朝啼泪唾壶红。
妆楼犹见含章树,肠断新恩出故宫
春风秋雨愁茕独,翠袖单寒卧金屋。
都尉明年赋悼亡,吹箫鹤市哀相续。
灵药难教再返生,旧臣遗老俱颦蹙。
紫玉魂来阴火红,穷泉应见先皇哭。
温明秘器下东园,新赐墓田鄠杜曲
招魂犹上乐游原,红叶无情沟水绿。
桃花开到殡宫深,落日牛羊辨陵谷。
本朝开国际明良,武帝旌旗捲八荒。
收拾人心功第一,六军缟素祭怀王
当时盛德迈汤武,三百年来置陵户。
银海沉沉金雁飞,行人争拜昭陵土。
金粟堆前松柏哀,凄凉弓剑已尘埃。
熊罴夜守翠微静,玉马晨趋风雨来。
煤山花发莺啼晓,城阙阴阴闭烟草。
野史方嗟明故宫,游人又说唐天宝
神武门前春水流,玉河车马去悠悠。
衣冠文物都消歇,尚有诗人一二留。
前朝兴废悲异代,后人凭吊前人再。
莫问王孙事已非,可怜帝子家何在。
天寿山高万壑深,杜鹃啼遍十三陵。
人间谁咏长平曲,万岁千秋望帝心。
按:近人撰清代小说,谓公主即断臂老尼,善剑术,授其术于吕晚村之女,以刺雍正帝云。《齐东野语》,最易讹传,是不可不辨,乃取国初张宸诔文,附刊于后,宸盖曾亲见公主,且躬自送葬者。此文代驸马周士显诔挽而作,可證公主早薨,非老尼矣。云史注。
【集评】先生此篇,殆为取消皇室优待条件而作,语赞清室待明之厚,意讥今代待清之薄,诗哀明社,心哀清室也。通篇祗王孙帝子二语点明作意,而其忧伤念乱,慨叹兴亡,令人不忍卒读,此其所以为诗史乎?至此诗之刚健婀娜,馀音悽惋,在先生诗名满天下,海内崇拜,无待愚之谀颂矣。丁卯正月,退思斋主人谨识。
附:长平公主
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皇帝命掌礼之官,诏司仪之监,妙选良家,议将降主。时有太仆公子都尉周君名世显者,将筑平阳以馆之,开沁水宅之。贰室天家,行有日矣。夫何蛾贼鸱张,逆臣不诫,天子志殉宗社,国母嫔嫱,慷慨死焉。公主时在稚龄,御剑亲挥,伤颊断腕,颓然玉折,霣矣兰摧。贼以贵主既殒,授尸国戚,覆以锦茵,载归里。五宵旦,宛转复生。泉途已宫,龙髯脱而剑远;兰薰罢殿,性折而神枯。顺治二年,上书今皇帝,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门,庶申罔极。上不许,诏求元配,命吾周君,故剑是合。土田邸第,金钱牛车,锡予有加,称备物焉。嗟夫!乘凰扇引,定情于改朔之朝;金犊车来,降礼于故侯之第。人非鹤市,慨紫玉之重生;镜异鸾台,看乐昌之再合。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闱,神伤辇路。重云毕陌,何心金榜之门;飞霜谷林,无意玉箫之馆。弱不胜悲,溘焉薨逝。当扶桑上仙之日,距秾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乎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沉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煎香,思反魂而无术。明年三月之吉,葬于彰义门之赐庄,礼也。薄游京辇,式睹仪容。京兆虽阡,谁披柘馆;祁连像冢,祇叩松关。拟伤逝于子荆,朗香空设;代悼亡于潘岳,遗挂犹存,敢再拜为之诔云。
扬州 清 · 徐昂发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木鹅沉处锦帆斜,隋氏离宫接暮霞。
辱井有魂悲《玉树》,仙都无梦饷金蛇
裙缫禹穴千年茧,镜拥迷楼万朵花。
莫向吴公台上望,江南江北总无家(从义山“地下若逢陈后主”二语而申言之,一加点染,遂若别开面目。)
刘枣强859年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歌诗之风。
荡来久矣。
大抵丧于南朝
坏于陈叔宝
然今之业是者。
苟不能求古建安
江左矣。
苟不能求丽于江左
南朝矣。
或过为艳伤丽病者。
南朝之罪人也。
吾唐来有是业者。
言出天地外。
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八极。
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
直非世间语者。
李太白
百岁有是业者。
彫金篆玉。
牢奇笼怪。
百锻为字。
千练成句。
虽不追躅太白
亦后来之佳作也。
有与李贺同时。
刘枣强焉。
先生姓刘氏名言。
史不详其乡里。
所有歌诗千首。
其美丽恢赡。
外世莫得比。
王武俊之节制镇冀也。
先生造之。
武俊性雄健。
颇好词艺。
一见先生
遂见异敬。
将署之宾位。
先生辞免。
武俊善骑射
先生贰乘
逞其艺如野。
武俊先骑惊双鸭起于蒲稗间。
武俊控弦不再发。
双鸭联毙于地。
武俊欢甚。
先生曰。
某之伎如是。
先生之词如是。
可谓文武之会矣。
何不出一言以赞邪。
先生由是马上草射鸭歌以示武俊
议者以为祢正平鹦鹉赋之类也。
武俊益重先生
由是奏请官先生
诏授枣强县
先生辞疾不就。
世重之曰刘枣强
亦如范莱芜之类焉。
故相国陇西公夷简之节度汉南也。
少与先生游。
且思相见。
命列将以襄之髹器千事赂武俊
以请先生
武俊许之。
先生由是为汉南相府宾冠。
陇西公日与之为笔宴。
其献酬之歌诗。
大播于当时。
陇西公从事或曰。
以某下走之才。
诚不足污辱重地。
刘枣强至重。
必以公宾刘于幕吏之上。
何抑之如是。
公曰。
愚非惜幕间一足地不容刘也。
然视其状有不足称者。
诸公视某与刘分岂有间然哉。
反为之惜其寿尔。
后不得已问先生所欲为。
先生曰。
司功椽甚閒。
或可承阙。
相国由是椽之。
虽居官曹。
宴见与从事仪埒。
从事又曰。
刘枣强纵不容在宾署。
承乏于掾曹
诎矣。
奚不疏整其秩。
相国不得已而表奏焉。
诏下之日。
先生不恙而卒。
国哀之恸曰。
果然止椽曹。
然吾爱客。
葬之有加等。
坟去襄阳郭五里。
曰柳子关。
后先生数十岁。
日休始以鄙文称于襄阳
襄阳邑刘永
高士也。
尝述先生之道业。
常咏先生之歌诗。
且叹曰。
襄之人只知有孟浩然墓
不知有先生墓。
恐百岁之后。
埋灭而不闻。
与荆棘凡骨溷。
吾子之文。
吾当刊焉。
日休曰。
存既摭实。
录之何愧。
呜呼。
先生之官卑不称其德。
宜加私谥。
枣强之号。
世已美矣。
故不加焉。
是为刘枣强碑。
铭曰。
巳夫先生
禄不厚矣。
彼苍不诚。
位既过于赵壹兮。
才又逾于祢衡
既当时之有道兮。
非殁世而无名。
呜呼。
襄阳之西。
坟高三尺而不树者。
先生之故茔。
高骈云南 晚唐 · 胡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牒。
前件木夹。
万里离南。
一朝至北。
开缄捧读。
辞藻焕然。
奖饰过多。
欣慰何极。
实以昨同边镇。
才到藩篱。
且按此朝之旧仪。
未委彼国之新制。
不知鹤拓
惟认苴咩。
尚呼南诏之佳名。
岂见大朝之美号。
要从微耗。
且是所宜。
伏承骠信
王化风行。
君德云被。
雕题屈膝。
鴃舌折腰。
卉服来庭。
毳裘入贡。
盖以深明豹略。
精究龙韬。
波伏西天。
草偃南土者。
然侵轶我华夏。
无乃不可乎。
将谓我皇帝有所负于彼邦。
边臣有所负于彼国。
虑彼直我曲。
获罪于天。
是陈木夹申怀。
用贮荣报。
及披回示。
已见事根。
止于囚系使人。
放归彼国。
始乎小怨。
终此深雠。
吞噬我朗宁
虔刘我交阯
取我越巂
犯我益州
若报东门。
乃及再四。
夫物居中者尊也。
处外者卑也。
是以众星拱之北辰。
百谷趋之东海
天地尚不能违。
而况于人。
我国家居天之心。
宅地之腹。
四方八表。
莫不辐辏。
亦由北辰之于东海也。
诚知土地山河。
归于有德。
虽云有德。
亦须相时。
苟无其时。
安可妄动。
明公博识多闻。
岂不见仲尼乎。
仲尼之圣踰尧舜
颜子之贤过夔龙。
六合茫茫。
无立锥之地者。
盖无其时也。
适使孔子生于秦末。
胡亥之乱。
颜回闵损宰相
子路冉有领将军
子贡宰我充行人。
子夏言偃典书檄。
虽六合鼎沸。
可期月而定也。
当此之时。
刘项只可都头
韩彭不过部将耳。
圣人虽有帝天下之德。
而无帝天下之时。
终不妄动。
子路欲使门人为臣。
以为欺天乎。
及自叹曰。
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
吾已矣夫。
止于负手曳杖。
逍遥倚门。
告终而已。
王莽不识天时。
符坚不知历数。
妄恃强富。
争帝乾坤。
以百万统师。
来袭后汉
光武以五千之旅。
破于昆阳
坚以六十万精兵。
寇于东晋
谢元以八千之卒。
败于寿春
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
国富兵强。
何足恃之。
周王仗箠于岐山
汉祖脱褐于泗水
高祖起自陇州
明公只知其一。
未知其二。
见其形未知其兆也。
今与明公陈之。
望审参焉。
周公公刘之德。
殷纣之暴。
刳剔孕妇。
涂炭生灵。
剖贤人之心。
断朝涉之胫。
三分天下而二归周。
文王率诸侯而朝之。
武王观兵孟津
八百诸侯不期而会。
尚曰彼有人焉。
未可图也。
退归修德。
观乎圣人去就。
岂容易哉。
微子去。
比干剖。
箕子奴。
民不聊生
皇天厌之。
国人弃之。
武王方援旗誓众。
一举而灭者。
盖天夺殷而与周也。
皇帝宵衣旰食。
肩尧踵舜。
父事三老。
兄友百僚。
推赤心于比干腹中。
悬白日于微子头上。
诸侯合德。
百姓欢心。
天下有人圣如周王
家有姬旦
户生吕望者乎。
汉祖帝尧之德。
秦皇无道。
并吞六国。
恃宇宙一家。
焚烧诗书。
坑灭贤哲。
筑长城于紫塞。
造阿房于皇州。
鬼母哭蛇。
人臣指鹿。
民不聊生
皇天厌之。
国人弃之。
是以陈胜一呼。
天下响应。
汉祖西入。
星都聚者。
盖天夺秦而与汉也。
皇帝方崇诗书。
任贤哲。
卑宫室。
恤黔黎。
野无歌凤之人。
朝有问牛之杰。
天下有人英如汉祖
家有韩信
户生张良者乎。
高祖承元元之德。
遇隋炀荒淫。
徭役不均。
征敛无度。
竭民生之财产。
为巡幸之资粮。
虎噬偫贤。
猱蒸庶母。
浮沈辽海。
疏凿汴河。
今年东征。
明年西伐。
民不聊生
皇天厌之。
国人弃之。
是以高祖应天顺地。
奄有四海者。
盖天夺隋而兴唐也。
皇帝方澹泊声色。
杜绝巡游。
梦卜宰辅。
倚注藩屏。
思成垂拱。
恶习干戈。
皇天方赞。
国人方欢。
天下有人雄如唐祖。
家有敬德
户生元龄者乎。
仆虽自绛纱。
素耽黄石
既探师律。
亦识兵机。
奉诏镇压三巴
抚安百姓。
思敦礼乐。
耻用干戈。
每伤虞芮之争田。
念姬周之让路。
苟不获已。
即须训戎。
且蜀地数千里
郡列五十城。
户口之多。
士卒之众。
可以挥汗成雨。
吐气成云。
盖缘从前元戎。
皆是儒者。
有昧见机而作。
但守升平之元规
虽分常忧。
不教民战。
是以彼国得以深入。
无备故也。
仆示之以三令。
教之以八阵。
鼓声而进。
钲动而退。
甘与之共。
苦与之均。
义等埙篪。
情犹瓜葛。
悦礼乐而敦诗书。
务耕桑而聚谷帛。
使家藏甲冑。
户贮干戈。
赏罚并行。
公私共贯。
既识三略。
便可七擒。
不惟喝倒不周。
亦可劈开太华。
况彼国自长庆以来。
搔扰益部。
杀人之父。
孤人之子。
掠人之妻。
鳏人之夫。
焚人之庐舍。
使人暴露。
剪人之桑麻。
使人寒冻。
人怨恨。
痛入骨髓。
仆乘其众怒之势。
示其暴怨之门。
况抱鸡搏狸。
不繇人教。
乳犬敌虎。
自是物情。
既仗宗庙之威灵。
兼统华夏之精锐。
若乘流纵棹。
下坂推车。
岂劳心哉。
仆官是宰衡。
位当侯伯。
披坚执锐。
虽则未曾。
济河焚舟。
平生所贮。
彼国将帅之强弱。
邦国之盈虚。
坐可酌量。
何烦询诱
且六合之外舟车不至。
圣人不言。
彼国在圣人不言之乡。
舟车不及之地。
纵主上英哲。
人臣俊乂
亦犹烛龙衔耀。
只可照于一方。
春雷振声。
不能过于百里。
天与不取。
谈何容易
夫天有五贼。
见之者昌。
彼国纵晓六韬。
未娴五贼。
而欲泥封函谷。
水灌晋阳
何其谬哉。
五贼者。
夏桀张罗。
殷汤祝网。
是以仁而贼不仁也。
殷纣剖生人。
周文葬枯骨。
是以德而贼不德也。
齐国厚徵薄贷。
鲁国厚贷薄徵。
是以恩而贼不恩也。
项羽义帝
高祖举哀。
是以义而贼不义也。
陈后主骄奢。
隋文帝恭俭。
是以道而贼不道也。
能行五贼。
兼晓六韬。
方可夺人山河。
倾人社稷。
朝未有五失。
彼国徒自陆梁。
以此推之兴亡可鉴。
何劳远离庭户。
始识安危。
久习韬钤。
方明胜负。
而妄要姑息。
不务通和。
回示荒唐。
一何乖戾。
罔念孔颜之知命。
翻效坚之覆车。
交阯丧亡。
可知人事。
新都失律。
足见天时。
若望降尊。
便希抗礼。
但百谷不趋东海
众星不洪北辰。
则不可议也。
苟未如是。
则不可改图。
管仲入周。
不受上卿之礼。
苏武在北。
无亏中国之仪。
事有前规。
固难更易。
况小不事大。
春秋所诛。
若彼直曲。
恐招天殃。
既彼傲谦。
何患神怒。
见已训齐士卒。
调集糗粮。
或玉露垂
金风动
建鼓数里。
命车指南。
巂吊民。
渡泸会猎。
齐鲁之夹谷。
绍秦赵之渑池
便是行人。
岂遗佳策。
皇帝圣旨。
已具前缄奉闻。
臣下不复多谈。
恐乖忠告。
谨牒。
江南春赋 唐 · 王棨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
丽日迟迟。江南春兮春已归。
中元之节候。为下国之芳菲。
烟羃历以堪悲。六朝故地。
龙而正媚。二月晴晖。
谁谓建业气偏。句吴地僻。
年来而和煦先遍。寒少而萌芽易坼。
诚知青律。吹南北以无殊。
洪流。亘东西而是隔。
当使兰泽先暖。蘋洲早晴。
薄雾轻笼于钟阜。和风微扇于台城
有地皆秀。无枝不荣。
远客堪迷。朱雀之航头柳色。
离人莫听。乌衣之巷里莺声。
于时衡岳雁过。吴宫燕至。
高低兮梅岭残白。逦迤兮枫林列翠。
几多嫩绿。犹开玉树之庭。
无限飘红。竞落金莲之地。
别有鸥屿残照。渔家晚烟。
潮浪渡口。芦笋沙边。
野葳蕤而绣合。山明媚以屏连。
蝶影争飞。昔日吴娃之径。
杨花乱扑。当年桃叶之船。
物盛一隅。芳连千里。
斗暄妍于两岸。恨风霜于积水。
羃羃而云低茂苑谢客吟多。
萋萋而草夹秦淮。王孙思起。
或有惜嘉节。纵良游。
兰桡锦缆以盈水。舞袖歌声而满楼。
谁见其晓色东皋。处处农人之苦。
夕阳南陌。家家蚕妇之愁。
悲夫艳逸无穷。欢娱有极。
东昏醉之而失位。陈后主迷之而丧国。
今日并为天下春。无江南兮江北。
记锦裾 唐 · 陆龟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一
侍御史赵郡李君。
好事之士也。
因予话上元瓦官寺陈后主羊车一轮。
天后武氏罗裾佛幡皆组绣奇妙。
李君乃出古锦裾一幅示余。
长四尺。
下广上狭。
下阔六寸。
上减下三寸半。
皆周尺如直。
其前则左有鹤二十。
势若飞起率曲折一胫。
口中衔蘤。
背有一鹦鹉。
耸肩舒尾。
数与鹤相等。
二禽大小不类。
而隔以花卉。
均布无馀地。
界道四向。
五色间杂。
道上累细钿点缀。
其中微云琐结。
互以相带。
有若駮霞残虹。
流烟堕雾。
春草夹径。
远山截空。
坏墙古苔。
石泓秋水。
印丹浸漏。
粉蝶涂染。
盭縆环佩。
云隐涯岸。
浓澹霏拂。
霭抑冥密。
始如不可辨别。
及谛视之。
条段斩绝。
分画一一有去处。
非绣非绘。
缜致柔美。
又不可状也。
里用缯䌽。
下制线尚如旧。
两旁皆解散。
盖拆灭零落。
仅存此故耳。
纵非齐梁物。
亦不下三百年矣。
昔时之工如此妙耶。
曳其裾者复何人焉。
因笔之为辞。
继于锦谱之后。
俾善诗者赋之。
云麾碑二础歌丙午 清 · 翁方纲
 押先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二
黎瑶石记二百年,一亭尚护六础圆。
四础之徙在何岁,南望使我心拳拳。
独馀其二字又泐,以较陕石神犹全。
当时云麾有二李元秀爵以辽西传。
范阳地纪乡福禄,题额太原郭卓然。
北海英光照千古,匡庐秦望讹相沿。
我昔手剔端州记,笔踪直溯分隶先。
异哉赵崡误松雪,东里之品犹疑焉。
是碑特以雄厚胜,中有逸气相回旋。
若将行楷拟籀篆,作础作臼如随肩。
天留奇迹配国学,近在庠塾斋庑边。
莫笑刓馀似铁鉴,其气双耸扶屋椽。
昨者大梁石规尺,报书惊喜珠腾渊(友人于汴城获一础,初疑是此四碮之一,及拓出审视,则隋舍利铭也。)
神物同时或符兆,且以双璧卜墨缘。
曹吴二公并精鉴竹虚司农、白华京兆。),愿拓百本勤磨铅。
古墨斋榜待我补,谁欤仙鹤苓镌。
宝鼎现•月夜泛临平湖,同三兄羽阶、潘生云赤、男圣昭 明末清初 · 沈谦
 押词韵第十七部
烟涛暗拥,远岫微露,深幽无极。
谁忽把、纤阿推上,皓彩团团生几席。
吹锦烛、正徐开画舫,莫奏中流哀笛。
喜寂寞、鱼龙夜静,上下水天俱碧。

宝鼎今日犹争唱,赤乌人、尽去无迹。
叹尔汝、一杯相劝,青盖如烟何处觅。
唤不醒、醉临春千尺,降作佛奴何益。
便痛剪、娇娥云髻,怎救胭脂狼藉。

词客为欢,且游赏、漫辞涓滴。
沙边鸥鹭,不管人间今昔。
露下翠幕轻寒隔。
山玉颓无力。
拥绣被、早是鸡鸣,斗柄垂垂堪摘吴赤乌十二年临平湖出宝鼎孙皓时出石函,占曰青盖入洛之祥,后降晋。陈后主至簿中,湖开敕度,国中妇女二百八十九人,自卖于佛寺骂奴以厌之。)
仇池公杨元秀诏建武二年七月 南齐 · 萧鸾
 出处:全齐文卷五
仇池公杨元秀,氐王苗胤,乃心忠勇,丑虏凶逼,血诚弥厉,宣播朝威,招诱戎种,万里齐契,响然归从。
诚效显著,实有可嘉。
不幸殒丧,凄怆于怀。
夫死事加恩,《阳秋》明义
追覃荣典,以弘劝奖。
仇池公
持归国(《南齐书·氏羌传》。元秀病死,符幼孙领其众。高宗诏。)
金陵杂诗 其一 清 · 吴象弼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幕府山前岁欲残,一龛镫火照长干。
冶城南路台空在,淮水东边月自看。
地下嘲人陈后主,席前拍板孔都官
南朝多少伤心事,上得僧楼只倚栏。
青溪姑词 宋 · 周文璞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三、《方泉诗集》卷四
青溪之濆有小庙焉,相传以为溪神蒋子文之妹也。
旁二偶人,陈叔宝宫人也。
癸酉岁,或言有妖据之,郡太守毁三像于溪中而犁其庙。
彼亡国妃嫔可弃也,姑不可弃。
善恶无别而废者,古今不可胜数也,何独此哉?
因感之,为吊词曰:
投余兮绿波,彼土偶兮柰何?
余魂兮无依,依余兄兮山阿。
兄灵兮甚雄,青骨兮朱弓。
称天兮诉余冤,令谗夫兮不终。
迷楼1120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二、《梁溪集》卷二、《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六五、《历代赋汇》卷一○九、光绪《甘泉县志》卷一○
炀帝迷楼江都,钟鼓嫔嫱,不移而具,迄今旧址存焉。
因读杜牧之《阿房宫赋》,感其事,作赋以吊之。
其辞曰:
隋室方隆,削平万国。
侈心一开,弗安厥宅。
凿为汴渠,导河之流。
曲折千里,放于淮陬。
凤盖霓旌,锦帆龙舟
决意东幸,江都是游。
穷奢肆欲,乃建迷楼
维楼之制,众巧所聚
凌烟摘星,飞云宿雾。
玉柱金楹,千门万户
复道连绵,洞房回互。
翠华戾止,杳不知其何所。
于是选夫燕赵之女,吴越之姬。
明眸皓齿,丰颊秀眉,娥媌曼睩,窈窕融怡。
被阿锡,曳齐纨,粉白黛绿,鸣佩锵环者,充牣乎其间。
列笋簴,罗钟鼓,吐清歌、呈妙舞以乐之。
桃李妍芳,耀新妆也;
蕙兰芬馥,泛天香也;
云舒霞卷,绣袿裳也;
燕语莺啼,舌笙簧也;
振木飞尘,歌声扬也;
回风流雪,舞袖翔也;
雷霆间作,金奏锵也。
日日荐玉食,旦旦献玉衣。
随意所往,恩幸则移。
昼夜寒暑,高下东西,漠然不分,茫然不知。
矧群臣之贤否,庶政之是非,生民之利病,天下之安危。
盗贼斥乎寰宇,锋镝及乎宫闱,身死人手,虽悔可追?
呜呼噫嘻!
方其虏陈后主、戮张丽华、诛三佞人以谢天下,一何壮也!
及其师丧辽东,祸肇玄感,荒淫不返,卒以弑殒,又何惫也!
芜城之侧,故址犹存,狐兔之所窟穴,鼪鼯之所吟呻。
霜露梗莽,风凄日曛。
过而览者,莫不踌躇而悲辛。
与夫琼室丧,鹿台亡商,姑苏,秦之阿房,足以致乱于当年而垂戒于万世者,盖同出于一辙也。
我作斯赋,以吊千古之非,而为后来者说也。
追赠兄道谭骠骑大将军太尉始兴郡王永定元年十月癸巳 陈朝 · 陈霸先
 出处:全陈文卷一
天伦所感,义本因心,名器追崇,则惟恒典。
亡兄梁故南兖州刺史长城县,德范沈邃,风度宽厚,性与天通,深乎靡测,昔弹冠入仕,誉重城华,宣力艰难,遂顾洪业,虽时非季汉,势异桓王,海内挹其风流,生民怀其大德者矣。
朕受天明命,爰膺宝历,言寻永往,兴慕增怀,可奉赠太尉(《艺文类聚》四十六《沈炯太尉始兴昭烈王碑》,永定元年下诏。)
玉屏舟中读五代诗话咏南唐后主事十首 其十 清 · 严遂成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十
琼枝璧月两模糊,谱按霓裳记得无。
地下若逢陈后主,多因治国少工夫。
陈人为齐云观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翰韵
《隋书》曰:陈后主齐云观。国人歌之。功毕而为隋师所虏。
齐云观。寇来无际畔(○南史陈后主纪。隋书五行志。《御览》百七十九引《陈书》。《诗纪》百七作齐云观歌。)
迂论六 其七 论保天下之志112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有天下者必有保天下之志,然后王业可兴。
有一国者必有保一国之志,然后霸道可立。
盖志者气之帅,而事功之所由基也。
有志以主于中,然后见于外者,必求所以保之之人,而贤材于此乎进用;
必图所以保之之具,而政事于此乎脩举。
人民在所保,拊循之,而害民者必除;
土地在所保,固守之,而侵地者必却。
随其所保之大小,而大以王,小以霸,则其志之不同也。
至于懦而无力,志窃窃然惟以保身为计,贤材政事、土地人民皆莫之恤,则岂独不能保天下及一国哉,虽欲保身,亦不可得矣。
昔者武王助上帝以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不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故能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岂非有保天下之志哉。
武王推之,则后之创业中兴,凡能兴帝王之业于天下者,皆其志足以保天下者也。
昔者齐小白曰:「先公优笑在前,贤材在后,国家不日引,不月长,吾恐宗庙之不扫除,而社稷之不血食」。
故相管仲而授之以政,岂非有保一国之志哉。
由齐小白推之,则后之裂土分民,凡能立霸道于其国者,皆其志足以保一国者也。
至隋、陈之主则不然。
炀帝继体守成,荒淫失度,媮取目前之逸,盗贼满天下而不知也。
尝引镜自照曰:「此好头项,谁将斩之」?
其后卒有江都之祸。
陈叔宝据有江左,不恤政事,隋师伐之,国危矣,乃曰:「吾自有计」。
遂与妃嫔同入于井。
其志如此,身且不保,而况能保天下及其国哉!
由是推之,则古之亡天下与失国者,概可见矣。
夫志小者不可与语大志,近者不可与谋远,志锥刀之利者不足与论万金之储,志藜藿之食者不足与论太牢之味,而况于天下国家安危存亡之至计哉!
《书》曰:「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
又曰:「功崇惟志」。
射无志则不能以中的,士无志则不能以崇功,有天下国家者无志则不足以保民。
呜呼!
君人者尚志,勖其所先务也。
太尉始兴昭烈王 陈朝 · 沈炯
 出处:全陈文卷十四
古者帝王之兴,莫不崇建亲屏,泰伯而退封,武哀终而受号,则有之矣。
至若勒功鼎鼐,铭德太常,清庙尊乎国家,扬名显乎子弟,在昭烈王见之焉,若夫妫水遥源,石砮遐集,五丝作而咏南风,八世兴而和鸣凤,藉帝王之基,居正乡之族,有由来矣。
孔融汝颍之论,许其少多,傅畅诸公之书,颇有贤哲,自汉至魏,涉江而东,绵邈蝉联,言之耆旧。
皇上革命应运,大启邦国,麟趾磐石之宗固具,金桢玉干之戚毕封,文叔掩被之悲无泯,仲谋援鞍之恸逾切,乃封始兴郡王永定元年,下诏曰「天伦所感,义本因心,名器追崇,则惟恒典。
亡兄梁故南兖州刺史长城县,德范沈邃,风度宽厚,性与天通,深乎靡测。
昔弹冠人仕,雀重城华,宣力艰难,遂顾洪业,虽时非季汉,势异桓王,海内挹其风流,生民怀其大德者矣。
朕受天明命,爰膺宝历,言寻永往,兴慕增怀,可奉赠太尉公」。
昔之密戚近亲,宗英令德,若河间之不群,沛献之受象,东平之乐善,陈思之藻丽,实闻之也,未有身死忠贞,名存前代,若王之义烈者。
铭曰。
稽古帝舜,重瞳有裔。
曰陈祚土,纂虞之系。
腾波汝颍,承流妫汭。
四岳有后,六奇献计。
唯实唯忠,卿长郡公
浮舟震泽,佳气葱葱。
岐周七十,商亳百里。
婉婉中阳,帝出攸止。
太常景皇,季孙让子。
天下不践,闻之惇史。
入孝出忠,清辉何已。
苞指周藏,风流懿德。
言为世范,行成士则
名山可飧,丰碑易勒。
惜哉往矣,殒身凶慝。
鼎命既迁,山河是始。
光启代郡德表永祀。
周以别功,鲁侯戾止。
礼茂庙堂,恩加(《艺文类聚》四十六)
遗诏太建十四年正月 陈朝 · 陈顼
 出处:全陈文卷三
朕爰自遘疾,曾未浃旬,医乐不瘳,便属大渐,终始定分,夫复奚言。
但君临寰宇,十有四载,诚则虽休勿休,日慎一日,知宗庙之负重,识王业之艰难,而边鄙多虞,生民未乂,方欲荡清四海,包吞八荒,有志莫从,遗恨幽壤。
皇太子叔宝,继体正嫡,年业韵茂,纂统洪基,社稷有主。
群公卿士,文武内外,俱罄心力,同竭股肱,送往事居,尽忠诚之节,当官奉职,引翼亮之功,务在叶和,无违朕意。
凡厥终制,事从省约,金银之饰,不须入圹,明器之具,皆令用瓦,唯使俭而合礼,勿得奢而乖度。
以日易月,既有通规,公除之制,悉依旧制,在位百司,三日一临,四方州镇,五等诸侯,各守所职,并停奔赴(《陈书·宣帝纪》)
入隋侍宴应诏 陈朝 · 陈叔宝
 押鱼韵
南史曰:后主隋文帝东巡。登芒山。赋诗。
日月光天德山河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南史陈后主本纪。《初学记》十四。文苑英华百六十九。《御览》百三十四。《诗纪》九十八。)